灏忓簵鍖銆銆銆銆杩庢辰鍖銆銆銆銆鏉忚姳宀尯銆銆銆銆灏栬崏鍧尯銆銆銆銆涓囨煆鏋楀尯銆銆銆銆鏅嬫簮鍖銆銆銆銆鍙や氦甯銆銆銆銆闃虫洸鍘銆銆銆銆濞勭儲鍘銆銆銆銆娓呭緪鍘
当前位置:首页>>道德讲堂
太原检察道德讲堂第十六期《传承傅山文化 恪守职业道德》
时间:2015-03-07  作者:  新闻来源: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传承傅山文化  恪守职业道德

    

    主持人(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主持人(女):亲爱的朋友们!

      (合):大家好!

主持人(男):欢迎大家走进由尖草坪区检察院举办的这期道德讲堂,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一座城市,是一个文明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的结晶。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太原,自古以来地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处,人杰地灵,气象万千,不仅见证了中国所有朝代的兴衰更迭,更以其位居华夏文明中心地带之优势,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今天, 我们的道德讲堂先请大家一起来学唱歌曲《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1、唱一首歌曲:《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主持人(男):这座历史深处走来的城,诉说着古老与厚重;这座历史深处走来的城,诉说着大气与包容;

主持人(女):在这座历史深处走来的城,不仅有晋阳的城、塞外的风,还有晋国大夫窦犨为民凿渠引水灌溉农桑的宽阔胸怀;不仅有盛唐的梦、丝路的风,还有历史贤哲傅山泽被四海苍生、拯世济民的古老神话,正是他们的凡人善举,延绵着三晋的血脉,也传承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文明。

主持人(男):晋国大夫窦犨、历史贤哲傅山不仅是三晋大地的骄傲,更是我们尖草坪人的自豪。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宣传短片来了解和感受一下根植于太原文明基础之上,但又属于我们的尖草坪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

     ?宣传小片:(尖草坪区历史文化专题片)

(画面配音)这是一片可以随时触摸历史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代表人类文明的光社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有杨家将屯兵征战的古战场;不仅出现了开渠兴利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还出现了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贤哲——傅山,还有,“古晋阳八景”中的五景……(画面叠字幕:汾河晚渡、烈石寒泉、崛围红叶、土堂神柏、天门积雪)

 

(画面配音)岁月沉淀了沧海桑田,丰厚、久远的历史文化,就这样默默流传下来。今天,当不要国家一分钱、渣山变花园的李双良,40载不停歇、荒山变森林的袁克良的事迹一次次被人们传颂,朴实的坚守,浓烈的热爱,不仅仅是尖草坪区独特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尖草坪区人民对厚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坚守。

     主持人(女):从刚才的短片大家可以看到,尖草坪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金石家和医学家傅山是尖草坪区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

    主持人(男): 今天我们这期道德讲堂的主题就是:传承傅山文化,恪守职业道德。

    主持人(女): 众所周知,傅山所生活的时代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际。那么,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他面临着怎样的人生抉择?他所做出的选择,又凝聚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主持人(男):让我们一起走近傅山,走进他的生活、他的内心世界,用我们的心灵感受他的心路历程。

    ?宣传小片:(傅山专题片)

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山西太原原阳曲县西村人,明清之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金石家和医学家。

傅山的一生,有三个重要的“十七年”。这三个“十七年”,需要傅山对他的人生,重新作出选择。

第一个是崇祯十七年。这年三月,清兵入关取代了明朝政权。十月,清兵打开太原城。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相对于中原汉族,满族入关,是外族入侵。面对外族,许多明代官员贪生怕死,降淸失节。而傅山,拒不剃发,选择在山西寿阳五峰山,出家当了道士,开始反清活动。他曾作诗表达自己未能以死报国的遗憾:“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言?”

第二个是顺治十七年。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历经十余载,清廷统治日渐巩固,百姓生活趋于安稳。这时的傅山,选择了弃武从文。他随母亲在太原东山的松庄隐居,积极总结古学,创立新学,过着行医、著述的生活,完成了他的许多著作,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书、画。

第三个是康熙十七年。傅山被举荐为博学鸿儒,继而被授予内阁中书,面对这两个当时文人们趋之若鹜的功名,傅山都选择了坚辞不受,不接受官职,不磕头谢恩。他避居乡间,继续他的学术研究和书画医学研究。他心系四海苍生,致力于“救人之难,济人之急”。他为贫穷的劳动人民看病分文不取。对那些前来求医的富人,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是婉词谢绝。

傅山认为,人之为人,非独立于社会之外之人,而是社会整体中的一个成员,任何一个人的命运均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傅山完成了从义士、壮士到名士的人生历程。

明末,他曾领导晋府生员百余人,在京师进行斗争,呼应江南市民抗议压制市民经济的斗争,并上书言“中兴”王朝之大计,被称为“义士”。

清初,他抵制清兵入侵,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与大河南北呼应,逼使清廷取消了圈地令等残酷政策。他称自己是一名愿血沃中原的“壮士”。

清廷统一后,他积极总结古学,创立新学,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之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史家称其为学坛之“名士”。

傅山,终身不改其志。这个“志”,是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民族气节;是经世致用、泽被四海苍生的“济世”思想;是崇尚正义、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主持人(男):从反清复明的义士、壮士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泽被四海苍生的名士,傅山先生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凭着对传统文化的敬重,超越了民族、超越了时代,实现了爱国为民的人生理想。

主持人(女):如果说,“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民族气节”是傅山先生在明清朝代之争背景下作出的人生选择,那么,“经世致用的济世思想”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则是在明亡清兴、大势已定的背景之下,傅山先生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的救国救民、延续华夏文明的亘古画卷。

    主持人(男): 傅山先生的高贵品质定格在岁月的记忆中,令人永远难以忘怀。同时,也形成一种文化得以传承。这种文化穿越时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尖草坪人,让我们来看看尖草坪区的时代楷模袁克良、李双良。

  

     2、看一部短片:袁克良李双良专题片)

(画面配音)太原市北边有一座慕云山。过去,一片荒芜。如今,已是绿树成荫,成为景区。从荒山到景区,这满山的青翠凝结着一位老人40载的汗水和努力。这位老人,就是袁克良。

1974年,袁克良在太原市第二轻工业局五金公司工作,被任命为单位绿化小分队队长,前往荒山——慕云山进行绿化。

那时的慕云山,整座山不见水源,晚上还有狼群出没。同来的队员在随后几个月纷纷借故下山,只有袁克良一人留了下来,而且一干干到了退休。

当时,为了解决住的问题,袁克良在半山腰挖了一孔窑洞,睡觉时把镰刀放在枕边和衣而眠,以防狼群袭扰;没有喝的水,就用瓮缸接雨水。没有路,就搬石填土,硬生生凿出一条羊肠小道;没有浇树的水,就下山背,来回一趟就是十多公里。

退休后,袁克良选择继续留在山上,自己掏钱种树,儿女们在袁克良的影响下,也纷纷出钱出力,在山前山后建起6个蓄水池,收集雨水浇树。

40载坚持不懈的努力,昔日荒芜的慕云山,如今已是满山花果。据统计,慕云山已有树木50多种、近2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不仅为太原市西山地区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也为三晋退耕还林树立了榜样,成为山西省保存最为完好的生态园林。

“活着栽树,死后看山”,这,是袁克良的人生信条。慕云山坡坡梁梁的葱茏绿色,山间小道的繁茂枝叶,石头垒起的梯田、台阶,无一不浸透着袁克良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李双良,太钢加工厂渣场原负责人。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以“工业炉渣爆破能手”闻名全国冶金行业。1983年,年近花甲的李双良主动请战,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渣场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高23米、占地2.3平方公里、总量达1000万立方米的渣山搬掉,累计回收废钢铁130万吨。他还自创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创造经济价值3.3亿元。

30年前,那里曾经是飞尘漫天的渣山。每到风季,刺鼻的气味、漫天的尘土随风笼罩整个太原市区;如今,那里已经成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大花园。

李双良的贡献,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的倒渣难题,更走出了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治渣新路子,为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循环经济、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

    主持人(男):古有傅山避居乡间,行医著书,救人之难,济人之急。今有李双良不要国家一分钱,靠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使渣山变成了花园;还有袁克良40载不停歇,靠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使荒山变成了森林。

主持人(女):在尖草坪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傅山先生泽被四海苍生的家国精神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

主持人(男):他们不图名利、不示张扬;不怕困难、不畏艰辛。

主持人(女):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以勇挑重担的实干精神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仰。

主持人(男):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检察官,如何继承先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先辈的优良品质,这是时代的挑战,也是历史的呼唤?

主持人(女):当安逸的生活和社会责任出现矛盾时,我们有没有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大丈夫气概?

主持人(男): 我们能不能兢兢业业、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绩?

主持人(女):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立足本职无私为民的平凡检察官,他凭着责任与担当、执着与坚韧,演绎着一个普通检察官敬业奉献的传奇。

   主持人(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

   

   3、讲一个故事:(唐润虎专题片)

(画面配音)2011年6月的一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拿着区人大的交办函,满脸的委屈与无奈,来到尖草坪区人民检察院,说是要找民行科的负责人。

(采访唐润虎):这个老人叫王奇,他爱人姓李…………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赔偿十几万,判到王奇头上。

(采访老人):我八十二,她(妻子)七十五了,都在节骨眼上了,家庭有事,思想不愉快就要闹病…………我就找检察院了

(画面配音)唐润虎一边开导老人别着急,一边联系区法院执行局了解情况。原来,区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依法冻结了老人的银行账户,并经老人同意,每月从他的工资中扣划1000元作为赔偿款,剩余部分留作生活费。但由于银行不能部分冻结,也不能及时扣划应扣划的款项,解冻又怕老人把钱都取走,只好全部冻结。

(采访唐润虎):三四个月了老人拿不到钱,就找了过来

    (画面配音)了解情况后,唐润虎让老人回家安心等电话,答应尽快给他答复。送走老人,已近中午,唐润虎顾不上吃饭,立即起草检察建议书,建议法院“采用适当的间断性的冻结手段”,使老人账户上保留的“生活必须费用”真正得到落实,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采访杜庭长):下午刚刚上班,唐润虎就拿着建议书来了,跟我讲了他的想法。我一听,这个想法可行,就和他定下第二天一起去给老人办理解冻手续。让老人取了钱,留了生活费,这样法院也及时扣划了执行款,给了等着钱治病的张志堂。

(画面配音)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每个季度,唐润虎都会去家里接上王奇老人,和法院一起去办理解冻、取款、再冻结手续。

一趟又一趟,凭着一股老黄牛的劲,为了王奇老人,唐润虎无怨无悔的付出着。而在办案过程中,唐润虎又了解到:案件的另一方——张志堂已是二级残疾,他上有老母亲需要赡养,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需要供养,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却丧失了劳动能力。

(采访唐润虎):确实困难,当时她有两个孩子………….两个儿女也比较小,还不能完全自立

(画面配音)看着没有院墙的家,看着坐在轮椅上的张志堂,再看看为了让弟弟上学,自愿辍学在家的张志堂女儿,唐润虎感到这不是法律应有的结果。虽然这些并不是他办案的内容,也不是他的职责,但唐润虎知道,民行检察官经常面对的大都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是最最普通的老百姓,执法为民,就是要为这些老百姓努力多做一些。

现场主持人讲故事(了解了张志堂的困难后,唐润虎还专程跑到区民政局,给张志堂办理了社会救助和低保,每逢过年、过节,唐润虎也会给他送去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市院民行处的领导还自发组织干警为张志堂送去了慰问品。)

(画面配音)就这样,一边是二级残疾的残疾人,一边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唐润虎和法院的执行人员一趟趟的取钱、送钱,来来回回就是两年多。而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行动终于感动了老人的儿子,他找到了杜庭长,找到了唐科长,同意承担父亲的债务。

(采访唐润虎):后来王奇老人他的儿子看他父亲……省他父亲为这点事不愉快

(画面配音)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除去已执行的6万余元,老人的儿子再分两次支付10万余元。这个案子终于圆满画上了句号。

(采访老人儿子)没有想到,公检法……以解决这个事情为目的……实在是没有想到。

    (采访张某)快三年了,他们为我们费了多少心血我们清楚,是他们救了我们一家三代人。

(画面配音)自1983年进入原北郊检察院工作,三十年来,唐润虎凭着一股老黄牛的劲,无怨无悔的战斗在检察工作的第一线。他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甘愿为人民奉献;他肩担道义,虎虎生威,维护着法律的公平正义。他常说:傅山为民行医看病,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检察官,能做的也仅仅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   

主持人(男):没有震天撼地的豪言壮语,没有光芒四射的耀眼光环。从检三十年,唐润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检察官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主持人(女):今天,在现场,还有许多和唐润虎一样默默奉献的检察官,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4、谈一番感悟:

甲:……     乙: ……

主持人(男): 有一种责任,来自执法为民的理念;有一种使命,来自人民检察官的忠诚。凭着这种责任和使命,在傅山人文精神的历史积淀中,在时代楷模袁克良、李双良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文化感召下,在尖草坪区,一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十年的时间里化茧成蝶。

   

    5、做一件善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专题片)

(画面配音)这里是尖草坪区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与其他教育基地不同的是,这里的帮扶对象大都是服刑人员的子女和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

从2004年成立,十年间,一个又一个的孩子来到这里,在干警们的帮助下,告别过去,扔掉灰暗,牵手阳光,然后走上社会。

十年,这个法制教育基地从最初的9平米、100平米发展到现在的400平米;帮扶的青少年从几十名到现如今的八百多名;服务范围也从汇丰街道延伸到整个尖草坪区乃至整个太原市。

十年,弹指一挥间,孩子们的面孔变了又变,干警们那份朴实的坚守和对教育基地的热爱却始终如一。他们至今还记得曾经帮助过的一名叫小玲的孩子。

(讲故事,会议室女干警讲小玲故事)

(画面配音)基地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是服刑人员子女。常怡宁     是其中之一。

(讲故事:会议室男干警讲故事)

(画面配音)尖草坪区检察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山西省唯一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试点基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这里吸引了大批的志愿者。而在几百名志愿者队伍中,有两名最特别的。一名是中北大学学生志愿者银刚,2009年大学毕业后,每天下午基地的“五点半”课堂,他都会准时前来辅导孩子们,几年如一日。

还有一位,是美国人。几年前,杰克从美国来到中国太原,听说了青少年基地的事迹后,他主动加入到基地中,成为了唯一一名外籍志愿者。

(采访孙检)“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老师是塑造灵魂的,检察官则承担着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改造、挽救灵魂的使命。我们成立青少年教育基地,是为了帮流动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和服刑人员子女找回那份缺失的家庭之爱,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全国五十个试点之一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包点共建单位,尖草坪区检察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曾先后接待了中央综治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团中央、司法部、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协会以及省、市关工委的领导多次视察与指导。

2012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关工委主任顾秀莲考察教育基地时,高兴地说:“你们解决了一个社会难题”。

     主持人(男): 十年,日子就这样匆匆过去,而记忆沉淀下来。

主持人(女):那些孩子,那些表情,那些眼神,让干警们牵挂。

主持人(男):那份期盼,那份朴实,那份感动,让干警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主持人(女):今天,就让我们把道德讲堂当做一个新的起点,点燃爱的火把,凝聚前行的力量。让尖草坪区青少年教育基地薪火相传,历经时间的洗礼,见证更多的感动。

  

   6、诵一部经典:

主持人(男):接下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诵读一段经典,请看大屏幕(幻灯片)。

主持人(女):傅山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

主持人(男):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国家政权、一代王朝的兴亡,并不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而是取决于“天下人心向背”。

主持人(女):这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主持人(男):当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要把这种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每一位检察官的思想和行动中,增强检察干警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检察事业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主持人(女):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诵读经典。傅山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

主持人(女):在今天的道德讲堂结束之前,我想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那就是如何传承傅山文化,恪守职业道德。

主持人(男):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傅山先生的高贵品格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当经世致用、泽被四海苍生成为一种文化传承,当爱国为民、无私奉献成为我们的职业坚守,我们的身边一定会充满了爱和感动。最后,让我们尖草坪区检察院全体干警给在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送上一份吉祥和祝福。

 

7、送一份吉祥:(这是一片晴空片子)

主持人(女):这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爱的未来。我们今天和过去的日子里,曾经一次又一次因道德的力量而怦然心动;而未来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笑容的绽放,一定也是道德力量最好的见证。让我们铭记道德的力量,追寻道德的足迹,为了爱和幸福,再出发。

谢谢大家!

棰嗗绠浠
鏈櫌姒傚喌
鏈烘瀯鑱岃兘
妫鍔¢』鐭
宸ヤ綔娴佺▼
璐㈡斂淇℃伅
鏉冨▉鍙戝竷
鍏憡鍏ず
宸ヤ綔鎶ュ憡
娉曞緥娉曡
鏂伴椈鍙戝竷浼
妫瀵熷井骞冲彴
鎶栭煶浜岀淮鐮
鎶栭煶浜岀淮鐮
寰俊浜岀淮鐮
寰俊浜岀淮鐮
寰崥浜岀淮鐮
寰崥浜岀淮鐮